□郭雪梅
事件背景
某日,朋友家的早饭是爆炒宫保鸡丁。我很好奇,为什么大清早要做这样的“硬菜”?原来,是她家孩子周末忘记做这道宫保鸡丁的劳动作业,周一一大早,朋友就帮着孩子做出来,然后拍照交作业。
自从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孩子的正式课程后,各式各样的劳动作业就出现在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清单里。有不少学校还要求家长对孩子“做”的过程拍照打卡,有的还需要制作短视频上传。在这个过程中,部分孩子就变成了为交作业而劳动,拍照打卡成了摆拍,拍视频变成了给家长增加的额外负担。
在我看来,目前有些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过于“精致”了。如果老师和家长都只把做几个手工、做几道菜、洗袜子洗衣服,当做劳动教育的全部,那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是:孩子只学会做几道菜,但依旧五谷不分,也不会处理厨余垃圾;孩子虽会拿扫把扫地,却对臭烘烘的垃圾桶避而远之;孩子虽然会拖地,却对黑乎乎的拖把视而不见……
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我认为,就是通过养成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,培养孩子不怕脏、不怕累的劳动精神。化作实际行动就是:看到班级里的卫生死角,有主动上前打扫的责任感;看到家里不脏了的马桶,有立刻清理的习惯;看到同学呕吐了,有主动拿起卫生工具把地面打扫干净的勇气……这些责任、勇气、意识、行为习惯,都是我们通过劳动教育需要完成的。
因此,对于学校来说,劳动课程如何创新机制、系统科学落地,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考题,任重道远。尤其是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,别“一刀切”,贴近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,个性化设置很重要。譬如面店老板的儿子,主动帮助爸妈在店里收拾桌子,这就是好的劳动作业;菜店的老板的女儿,主动帮助爸妈维持买菜秩序,称菜算账也是好的劳动作业;父母都在上班,孩子回家先帮爸妈把菜洗切好放在一旁,也是好的劳动作业……
而对于家长来说,改变教育观念是首要的。请家长们别再把孩子培养成“学习的机器”,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培养,要让孩子掌握幸福生活能力,把将来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才是根本。
我身边就有这样好的例子。我的一位朋友,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,妈妈一边买一边教孩子辨认瓜果蔬菜,尤其是选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,回家路上让孩子自己提菜。平时放学,朋友还让孩子帮忙去取快递,孩子自己购买的书无论多重都自己抱回家。寒暑假里,更是妈妈训练孩子厨艺的好时光,切菜、炒菜,轮番练习。现在,朋友家的孩子已上初二,每顿饭都可以做3到4个菜,且荤素搭配,爸妈下班回家可以吃上热乎乎的现成饭。也正是因为家庭教育观念先进,朋友家的孩子自立、成熟,在感兴趣的领域里善于钻研,全面发展得很好。
劳动教育的本质很简单,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好好总结和反思,别再让孩子再为了完成作业而劳动了。